才聚山西 智启未来丨27年,他用千度火花焊出“钢铁传奇”!

时间:2025-08-17 12:11:00

才聚山西 智启未来

当你看到航天发射塔架、三峡工程的重器稳稳矗立,有没有想过是谁用双手为这些“国之重器”筑牢根基?

今天要讲的,是被称为“钢铁裁缝”的樊志勤——一个在焊花中淬炼27年,把焊缝焊成“鱼鳞”,更把中国焊接技术焊向世界前沿的硬核工匠


从“茶缸练手”到99%合格率

他把焊接练成“艺术”

三伏天的车间里,上千度的弧光灼得人睁不开眼,46岁的樊志勤正盯着钢板上的微小裂纹。“裂开这道缝就全废了!”同事急得直冒汗,他戴上焊帽,手腕轻转,火花如星雨坠落,裂纹在他手下乖乖“愈合”。

这手绝活,是用27年“高温、烟尘、弧光、高空”的磨砺换来的。刚入行时,他白天蹲在车间看师傅操作,晚上回家就拿茶缸装满水练手法——蹲两小时,水不能洒一滴。“焊缝要像鱼鳞一样均匀,钢管焊完得像手镯般圆润。”靠着这股劲,他经手的产品合格率常年保持99%以上。

他的“压箱底宝藏”是一摞摞笔记本:每次实验的拉力数据、不同材料的硬度记录……上千项实验记录密密麻麻,见证着一个焊工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从“卡脖子”到国际领先

他用两年焊碎海外封锁

“国外不仅不让学,连看都不让看!”提起当年的憋屈,樊志勤至今难忘。企业的轧钢机滑动轴承曾长期被“卡脖子”,原工艺强度低、耗材大,想引进技术却遭海外封锁。

“等、靠、要没用!”樊志勤带着团队扎进实验室。两年里,他们反复调整参数、测试材料。终于,创新工艺横空出世,强度提升2倍多,成本直降56%,每年为企业省出1300多万元!这项技术不仅打破垄断,更让中国焊接在该领域跃居国际领先。

从航天发射塔架到西气东输工程,从三峡大坝到秦山核电站,60余套国家重大装备的关键焊缝上,都留下过他的焊痕660余项技术攻关、300余项研发成果,他用焊枪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


大国工匠的答案:把平凡焊成非凡

如今的樊志勤虽已荣誉加身:“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了培养技术骨干的“摇篮”。但他依然每天泡在车间,带着徒弟练手法、攻难题。

“做好科研攻关、做好传帮带,这才是大国工匠的本分。”在千度弧光中,樊志勤的眼神始终明亮。他用27年证明:真正的匠心,是把重复的工作做到极致,“把卡脖子”的难题逐个击碎,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


焊的是钢铁,筑的是脊梁

向这位“钢铁裁缝”致敬!



©2025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