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兄弟珠宝企业IPO,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时间:2025-07-02 10:56:00

文|侃见财经

黄金板块的大涨,让黄金饰品价格变化成为长期霸榜的热门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铺黄金的爆火,又给黄金饰品行业添了一把火。根据统计显示,年初至今周大福、老凤祥、周大生、中国黄金都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近期,珠宝连锁品牌周六福在港IPO,上市之后周六福股价连续三天暴涨,总市值突破了200亿港元。

那么,作为知名的珠宝首饰品牌,新消费的溢价到底能维持多久?老铺黄金以及周六福等是否能支撑起目前的估值?

相关资料显示,周六福的创始人李伟柱毕业之后,曾任职于老家的银行,工作期间曾接触到了一些珠宝商,由此他也萌发了自己去卖珠宝的想法。

2002年,原本在银行工作的李伟柱转行进军珠宝行业,并通过给珠宝厂商供货,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4年,中国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初建成,当时李伟柱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其拉着哥哥李伟蓬一起创业,成立了“周天福珠宝”。

当时,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港资珠宝品牌有着极强的信任感,因此,在2012年,李伟柱干脆把公司改叫“周六福珠宝”,这样就既和周大福又和六福珠宝有关。

凭借着“借势”营销,周六福很快在三、四线下沉市场打开了渠道,但又因为名字问题引来了不少质疑。2015年六福珠宝还以商标侵权起诉过周六福。

直至2021年,六福珠宝还联合周大福再次状告周六福,法院最终判决后者赔偿500万元。截至2024年,用于首饰珠宝类的“周六福”商标,仍未在香港、澳门地区完成注册。关于以上诉讼及品牌注册信息,周六福并未公开回应。

也是基于此,周六福的IPO之路甚是曲折。

当然,周六福能够走到今天,与其模式有着分不开关系,相比于周大福以及六福珠宝的直营模式,周六福则另辟蹊径采用的加盟模式。

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李伟柱推出了加盟模式,并且以“零风险加盟”为口号,进行扩张。据悉,当时的加盟商首年的加盟费只有2万元,并且总部承诺承担亏损。在这种模式的推进下,周六福开始野蛮生长。

到了2010年时,周六福门店数量就突破了500家。到2020年,周六福门店数量就突破了3600家。

靠着加盟模式,李伟柱的周六福彻底在行业站稳了脚跟。到了2024年末,周六福的门店数量就突破到了4129家,其中有97%以上都是加盟店。

值得注意的是,IPO之前,周六福开始突击分红,2024年3月和5月突击派息6.45亿元,而兄弟二人则一共持有公司93.7%股份,也就是说有6亿元直接进入兄弟二人的口袋。

从收入结构来看,周六福也区别于其他珠宝企业,他的核心收入来源则是向加盟店销售产品及向加盟商收取服务费。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向加盟店销售产品的收入分别约为8.43亿元、20.2亿元、20.41亿元,来自收取服务费的收入分别约为7.98亿元、8.33亿元、8.49亿元。从以往加盟模式来看,虽然其能快速做大规模,但是未来的风险也同样会加剧。

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边际效应也会出现。从周六福财报来看,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的营收分别为31.02亿元、51.5亿元、57.18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5.75亿元、6.60亿以及7.06亿。也就是说,近两年周六福营收已经开始放缓,且营收的大规模增长,并未带来利润的改善。

侃见财经认为,作为珠宝行业,其本来的竞争壁垒就不是很高,且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也都处于合理的水平,但随着这些企业和新消费挂钩之后,其被资本市场热捧,导致了估值严重泡沫化,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当然,处在风口之上,市场愿意支付溢价,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周六福而言,已经完成IPO就等于上了一个台阶,至于未来估值能否持续兑现,则非常考验李伟柱持续运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