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从不怕死!”

时间:2025-08-15 11:44:00

“我要捐10万!”今年“七一”前夕,一位93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退休单位的老干部活动站,表示要捐款。

老人叫申成辉,是一名八路军老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他加入太岳军区游击队,搞侦察、打鬼子;正式成为八路军战士后,曾担任过部队首长的警卫员;在征粮工作队遭遇包围时,申成辉策马突围搬来救兵……

“我的故事,那可太多太多了。”聊起抗战年代的往事,老人精神抖擞,声若洪钟。

申成辉。甘南摄

1932年,申成辉出生在山西平遥一个贫苦家庭。说起日寇在当地的暴行,申成辉拍着大腿说:“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记得,为躲避日本鬼子,很多女同胞都故意把脸涂黑。”

申成辉的家人也是日本侵华的受害者。“我父亲是一个民户,被抓走了;闹革命的舅舅牺牲在了哪儿,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哥比我大几岁,参加了游击队,小小年纪就牺牲了。”

12岁时,申成辉也加入了太岳军区抗日游击队。由于年岁小,个头不高不太引人注目,游击队就让他在各村游走,悄悄侦察敌人的情况。一旦发现日本鬼子进村,及时将人数、枪支数量等信息报告给游击队。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并不只是一句歌词。申成辉回忆道:“游击队缺枪少炮,想要就只能从敌人那里弄来。部队让我去侦察,看哪儿有鬼子,把他们给收拾了,把枪拿回来。”

侦察是个胆大心细的活儿,“小孩儿兵”申成辉担此重任,生怕出了差错——敌人的情况记不住怎么办?战士们给他想了个办法:火柴记数。

“我手里拿着一盒火柴。发现一个日本鬼子,就在一边的衣服兜里放上一根火柴棍儿,看到一支枪,就在另一侧兜里放一根。”用这个方法,小成辉频繁地传递着情报,为游击队打击日寇发挥了关键作用,多次受到游击队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有了我的报告,打死了不少日本人,我立功了!游击队把我当宝贝,刘队长可喜欢我了。”申成辉记得,部队给了他两颗手榴弹,一左一右挂在脖子上,这个奖励让他干劲儿更足了。

对敌斗争随时有生命危险,对此,战士们都有心理准备,“都明白打仗是会死人的,但是大家都不怕。”一次,有游击队战士家里弄来了一口棺材,几个战士就在旁边打趣道:“这是我的,给我留着……”

在部队,申成辉感受着战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他自己也曾遭遇生死时刻。一次,游击队的弹药库爆炸,申成辉从泥土里爬了出来,也有人再也没能爬出来。后来,同在游击队里的舅舅把申成辉送去了部队,他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我这一辈子从不怕死。共产党把我养活大,什么死不死的,我管不了那么多。”申成辉说。

申成辉加入的是第129师第386旅,这支由陈赓领导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威名赫赫。1937年9月,386旅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曾在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等战斗中作战神勇。1943年,王近山率部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给抗日前线的军民以巨大鼓舞。

成为八路军战士后,申成辉被安排做后勤部首长的警卫员。他行事机敏、喜欢钻研,加上有侦察兵的底子,很快便学会了骑马。

“我父亲骑马骑得相当好,我在电影里都没见过骑马骑得那么好的。”申成辉的儿子在一旁补充道,父亲常给他讲不同马的特性、骑马的技巧,更神的是申成辉骑马的姿态,“他能让马飞奔起来时像一条直线。”

骑马的功夫,让申成辉后来立了功。一次,后勤部首长带队进山开展征粮工作,返回军部途中遭遇敌人,战士们退到一处地主大院后遭到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我骑马功夫好,首长让我骑马冲出包围去军部报告,让军部派人解救征粮工作队。”

申成辉“浑身是胆”。他二话没说,带上长短两支枪,上马就冲出大院。顿时,四周枪声大作,申成辉顾不上枪林弹雨,纵马如飞,转瞬就突围了出去。

申成辉不敢耽搁,一路狂奔,马儿跑得又急又快。回到军部后,由于长时间趴在马背上,他从马上半天没下来。“是两个战士把我抱下的马。我把情况报告后,军部首长快速派了部队前往救援,后勤部首长带领的征粮队安全返回了,我也被记了功。”

1950年9月,申成辉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今年,已经是入党75年的老党员了。退休单位工作人员说起今年“七一”前夕老人拄拐捐款的场景,语气中满是敬佩。那一刻,他们从眼前拄拐前行的这位老人身上,分明看到了当年那个策马扬鞭的少年战士的身影。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李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