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实
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合作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意义。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剧背景下,全球治理倡议为中欧加强全球治理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在多边事务中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是中欧合作的重要内容。中欧都是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开放合作的建设性力量,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建交50年来,中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多边协调合作,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中欧共同促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重大国际热点问题树立典范。中欧护航编队在亚丁湾举行反海盗演练,捍卫海上航行安全。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停摆期间,中欧及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推动建立“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积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欧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合作成绩斐然。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劲政治动力。
中欧关系历经50年的风风雨雨,当前又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上。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中欧在合作应对新威胁新挑战、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上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双方应展现远见和担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切实贯彻全球治理倡议五大核心理念,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要奉行主权平等。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中欧应秉持这一原则,既相互尊重各自不同历史文化、道路制度和发展阶段,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又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多体现和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要遵守国际法治。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是共同的准绳,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中欧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大个子”“大块头”,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当前尤为重要的是,中欧要共同维护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与时俱进地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要践行多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是中欧共同战略选择。在全球性挑战日趋严峻形势下,中欧应携起手来,反对各种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发展,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和全球经贸秩序,支持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共促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要倡导以人为本。全球治理说到底,就是共同建设一个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世界。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中欧合作就一定能更好应对各种发展与安全挑战、增进世界人民福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区冲突不断加剧,中欧在危机预防和冲突解决、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应加强合作,共同缓解冲突地区平民苦难,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中欧在多边场合共同捍卫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将为各国拥有平等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始终做世界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量。
要注重行动导向。衡量全球治理是否管用的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中欧的共同责任。当务之急是加强协调,确保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取得成功。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爆发式发展,中欧应开展政策沟通和务实合作,将该领域打造成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作者是国际问题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