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邯郸道|千年古韵“活”起来 多元消费引客来

时间:2025-08-11 14:34:00

邯郸道上车马多,行人夜火渡漳河。一物一景,话尽邯郸烟火,尽显城市底蕴。徜徉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砖黛瓦与古巷老弄之中,一股无形的“文化增值”商业脉络流淌在每个角落。

游客在倾诉者小酒馆品尝饮品。


“老板,来一杯你们的招牌‘久闻大名’!早就刷到视频了,加有芝麻酱和小磨香油的特调咖啡?这脑洞,必须得尝尝鲜!”8月10日下午三点半,一位穿着时髦的男生刚落座在倾诉者小酒馆中,就迫不及待地指着菜单上最显眼的位置,语气里满是好奇和跃跃欲试。

邻桌几位妆容精致的女孩则被吧台旁流光溢彩的酒瓶和造型别致的鸡尾酒杯吸引。“哇,这个‘八方来财’的造型好酷!是机打的吗?看着像艺术品。”一位女孩询问着正在忙碌的打酒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兴奋地拍板:“那来一杯试试!名字吉利,颜值在线,很适合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儿。”

店长李贝穿梭在几桌客人之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他介绍道:“我们主打‘早C晚A’,也就是‘日咖夜酒’模式。白天主打咖啡,游客可以在二楼露台上享受下午茶;天一擦黑,灯光调暗,音乐切换,这里就变身国风微醺小天地。”

李贝指着菜单补充道,“像‘久闻大名’‘八方来财’这些饮品,都是我们团队深挖邯郸文化元素,结合饮品调制理念研发的,就是想让年轻人在轻松的氛围里,用舌尖‘品尝’历史,让赵文化在杯盏流转间真正‘活’起来,变得可触摸、可品味、可分享。”

游客在学步桥小磨香油文化馆选购商品。


如果说小酒馆代表着新潮活力,那么几步之外的学步桥小磨香油文化馆,则默默坚守着老街最本真的市井烟火。

斑驳的石磨、黝黑的油葫芦、泛黄的油篓子……走进文化馆,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周末有空就带孩子来,买瓶香油,体验下自制芝麻盐,看看这些老物件儿,感觉特别踏实。”市民刘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老街坊的心声。

“拍不够,小姐姐们太美了”……一到周末,一群群身穿长袖罗裙、披着厚厚披风的游客们手持团扇、珍珠饰面,步履轻盈地走在青石板路上,成为街区最亮眼的流动风景线。

下午四点,记者随机走进锦鲤汉服馆,店长耿耿正和店员郝笑玲抽空扒拉几口午饭。“刚送走上一拨客人,现在才有时间吃点饭。”环顾四周,记者发现不足60平方米的店面内,竟然“装”下了1000多件汉服,墙面上的发饰更令人眼花缭乱。

“这里都有什么衣服?我们一家子适合哪种风格呢?”采访中,来自内蒙古赤峰的游客谢海利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走进店中,便被店内五花八门的服饰吸引。化妆师郝笑玲连忙放下碗筷,热情地迎上去介绍妆造风格和服装款式。

随着“汉服热”席卷,邯郸道上的汉服馆如雨后春笋,“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的戏言成了真实写照,各家妆造师都笑言“忙到飞起来”。

以“以文为魂、以旅为轴、以商为底”为整体定位的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城市核心片区,商圈成熟、旅游资源丰富,已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街区”——这里汇聚了特色餐饮,包括本地特色美食餐厅、咖啡馆、茶馆等;购物淘宝,涵盖传统手工艺品店、时尚精品店、特色纪念品店等;文化体验,VR成语体验馆、非遗展示中心等;休闲娱乐,包含开心麻花、剧本杀场所等。

“这里不像普通的商业街,既有老邯郸的味道,又有年轻人喜欢的潮玩,带爸妈来怀旧,和朋友来打卡,都能找到乐趣。”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王薇说。

一城繁华半城烟。生活不过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这条古老又年轻的老街,正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点亮一方天地,更闹热了一座城!在这里,老传统与新生代碰撞交融,赵都的千年文脉,就在这杯盏交错、衣袂飘飘的市井烟火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王丹丹/文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磊/影

一屏聚南北,成语“话”古城

邯郸成语文化AI体验馆内,游客在成语幻方厅拍照留念。


每当夜幕降临,邯郸道上的成语知识问答直播便如约开启。场下观众跃跃欲试,线上网友弹幕纷飞,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此汇聚。

一问一答间,“黄粱美梦”“胡服骑射”等镌刻着邯郸印记的典故被不断唤醒;而那些关于邯郸的想象,也随着屏幕光影流转,悄然勾起了远方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追寻。

这番生动互动,并非刻意的文化宣讲,恰是邯郸主动递出的文化名片——无需有意铺陈,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与灵动活力,已随每一个成语的流转悄然印入人心。

于是,当邯郸道成为外地人初识邯郸的第一扇窗口,当文化不再被供奉于高阁,而是借着网络之力,在不经意间轻巧流入万千寻常人家,邯郸之名,便在这无形的浸润中远播四方了。

本报记者 薛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