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提速,盾构始发、车站封顶、区间贯通……近日,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关键节点接连突破,施工稳步高效推进。
7号线:挑战复杂环境
7月3日,轨道交通7号线工业南路站(以下均为工程名)至华能路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

此段隧道掘进面临地质与环境的双重考验,不仅有多段需要毫米级精准控制的小半径急转弯,还要攻克陡坡掘进难题,加上地下土层复杂多变,上方还密集分布着各类管线,对控制地面沉降要求极高。
为确保盾构机安全穿越,项目团队精心制定了全方位的护航方案:运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对施工全程精准把控,采用“精准填充”的注浆方法稳固地层,配合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盾构机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高效施工。

截至目前,7号线全线23座车站实现进场,11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8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7台盾构机正在掘进。
9号线:攻克地质难关

6月底,华山站至华山东路站盾构区间右线完成始发。项目团队仅用3天完成盾构机吊装,4天完成调试,高效推进工程建设。该区间使用的“征程四号”盾构机配备了特殊设计的刀盘,能很好地适应黏土层的掘进,并精确控制沉降。

7月1日,作为轨道交通9号线全线唯一一座大跨度无柱拱形顶板车站,荷花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站位于原卧牛山“济南青”矿坑回填区,地质极其复杂。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潜孔锤、全套筒全回转钻机等先进设备和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岩石中打桩困难、基坑开挖风险高等技术难题,保障了工程优质按期完成。

7月1日,王舍人站至裴家营站区间隧道右线顺利贯通。这条长达1226米的隧道,需穿越含水量大、易变形的土层以及卵石层,并下穿城市综合管廊及多条市政管线,施工风险极高。尤其在泉域富水软土地层掘进,易发生渗水和刀盘结“泥饼”问题。团队应用钢套筒技术进行盾构机的始发与接收,结合同步注浆与实时监测,精准控制掘进参数,为在类似富水地层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截至目前,9号线全线12座车站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9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6个区间已实现双线贯通,1个区间单线贯通,7台盾构机正在地下奋力掘进。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戴升宝)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