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全国率先!重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域动态清零

时间:2025-09-10 17:23:00

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今年6月,重庆提前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全域动态清零目标。重庆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这项“顽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9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十四五”时期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作相关解答。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9月10日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余国东介绍,农村黑臭水体是农村居民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重庆从2023年开始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工作,用房前屋后“小事”编织造就民生幸福网,重点开展4方面工作。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9月10日举行。图为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有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摸清底数。重庆创新实施“乡镇排查—区县核查—市级抽查”三级排查方式,通过组织人员现场踏勘、群众调查、水质监测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地区水域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前屋后小微水体开展了地毯式摸底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问题清单。

实施分类治理。重庆农村面积占全市95%、丘陵山地占98%,行政村社近万个、农村常住人口近千万人,农村黑臭水体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面积小、流动性差、污染成因复杂等特征。因此,重庆坚持分区分类施策,各区县分析污染源后,建立“一水一档一策”清单,因地制宜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网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靶向治理精准治理。比如,璧山区重点突出资源化利用,污水经处理后并非直接排放,而是接入农田灌溉系统、引入村级景观水体,实现农村污水处理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

巩固成效。动态清零只是第一步,防止返黑返臭是关键。组建现场核查组,对已完成治理水体开展全覆盖核查和水质监测,严格验收销号。制定《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和动态清零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区县、镇街、村社巡查管护责任。

数字赋能。重庆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巴渝治水”数字场景运用系统管理,在数字地图上精准标注全市农村黑臭水体点位,采用红、黄、绿3种颜色标识各点位当前状态,红色代表重度污染、黄色代表轻度污染、绿色代表达标治理,通过可视化方式实现对水体情况的实时监管。同时,为每一处水体建立专属台账,详细记录其基础信息、已采取的治理措施,特别是历次监测数据及责任单位等关键内容,确保整个过程中可追溯,实现农村黑臭水体问题点位“一张图”、治理工作“一本账”。

余国东还介绍,今年6月,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域动态清零,共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314个,有30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82.2万人。比如北碚区美丽湖、永川区姜家坪塘、忠县青龙湖等黑臭水体通过治理后,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好去处。重庆在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